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
9月19日,三描礼士的苏比克海军基地,菲律宾最新进港的一艘护卫舰——号(FFG-07),在热闹的欢迎仪式中缓缓靠泊。舰身漆新,甲板整洁,菲律宾军方高层都在场,媒体镜头对准这艘号称菲律宾最先进的水面战舰。
这艘船排水量3200吨,舰长118米,算不上庞然大物,却是菲律宾近年来最大手笔的装备采购。它来自韩国现代重工的造船厂,设计思路借鉴韩国护卫舰,但经过了简化和降配。若与外界炒作形成对比,这份现实参数多少显得单薄。
舰上最显眼的,是那组只有个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,发射的是法国米卡防空导弹。射程大约20公里,只能扮演近身护盾的角色。和中国护卫舰的单元垂发相比,只能说一个是小圆盾,一个是真正的防空伞。
在近防火力上,菲舰搭载的是土耳其制造的35毫米炮。它面对慢速目标还有点用,但南海上若出现高速反舰导弹,这种配置几乎形同虚设。反观的1130近防炮,射速高得惊人,拦截2马赫导弹不在话下,两者的差距不难看出。
再看反舰导弹。菲舰只有四枚海星,射程180公里,战斗部227公斤,数量不足,性能上也只是追平了中国早期的鹰击-83。而通常挂载八枚鹰击,数量翻倍,突防能力也升级。打一场海上的导弹对攻,结局几乎注定。
传感器配置是菲律宾这艘舰的亮点。它搭载了以色列的有源相控阵雷达,对低空小目标的锁定能力不错。再加上法国的光电系统,具备独立识别空中目标的优势。但这一切止步于感知,武器数量不足,使得情报变成了看得到,却打不远。
即便在反潜环节,菲律宾的短板依旧明显。舰壳声呐有,但拖曳阵列缺位,更重要的是没有配套反潜直升机。甲板和机库虽然预留,却没有机体能起降。带着直-9C直升机同时起飞反潜,作战半径和效率完全不在一个维度。
值得一提的,是这艘护卫舰的零部件来源遍布五六个国家:发动机来自德国,导弹是法国货,雷达由以色列公司提供,光电来自法国,炮是土耳其产品,船体出自韩国。零散的来源,意味着后续维护和保障环节将是一笔不小的麻烦。
价格不算便宜。菲律宾花了3.57亿美元买下两艘船,算下来单艘接近1.8亿。这是菲律宾数年来的最大军购。但在区域对比里,只能算刚摸到现代化门槛,距离真正的远海作战能力仍有很大落差。
把它放在南海格局之下就更直观了。新加坡海军的可畏级护卫舰,搭载32个垂发和射程更远的紫苑导弹,舰队一出港,整片海空域随即被覆盖。越南的猎豹级在反舰火力上也不弱。菲律宾这两艘护卫舰,却还停留在“单艇自保”的层次。
菲律宾当然清楚这一点,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与中国舰艇正面对抗,而是通过购入新船,向外界展示现代化的姿态。一旦与美军、日海自演习,这类舰艇能在战术操作上形成互操作性,看起来更像是联盟的一部分。
这并不是菲律宾第一次依赖外部力量。几十年来,他们的海军大多装备二战后退役的美舰。直到今天,这些老船依旧在服役,迭戈·西朗号的到来,才让舰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标志。
若对比中国同级护卫舰的数量,人们更能体会差距。已经有三十余艘在役,遍布南海、东海和北海舰队。单单南海舰队,就足以压过菲律宾所有新旧舰艇的总和。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的。
菲律宾对外宣称这是国家防务现代化的里程碑。但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安全格局中,这种单舰的提升很难改变什么。更像是一种象征,一种政治表态,一种用来告诉盟友我们没落后的仪式感。
苏比克的海面上,船体还在闪光,菲律宾水兵排成一列,齐声呼喊口号。看台上,掌声、镜头、旗帜交织。这艘船固然是菲律宾的骄傲,但它能扛起怎样的任务,却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。
#热点观察家#
问题在于,当真正的强国舰艇驶入南海,这些新购的装备能否发挥实际作用?在硬实力对比上,这种差距还会持续多久?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正规配资平台开户,配资实盘开户,配资炒股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